<th id="2fu9d"><option id="2fu9d"><wbr id="2fu9d"></wbr></option></th>

    <th id="2fu9d"><option id="2fu9d"><acronym id="2fu9d"></acronym></option></th>
    <center id="2fu9d"><em id="2fu9d"><track id="2fu9d"></track></em></center>
      <code id="2fu9d"><em id="2fu9d"></em></code>

      1. 當前位置:資訊 > 國內資訊 > 蘇浙多管齊下保護飲用水源

        蘇浙多管齊下保護飲用水源

        2011-06-24 09:10 分類:國內資訊 來源:人民網

                    先看幾則近期發生的信息:寧波和紹興聯合投資40億元的欽寸水庫開工,預計2015年竣工啟用;蘇州現有12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各供水分區第二水源建設全面開工;在建的杭州閑林水庫工程上周被列為杭州市2011年A類重點項目,這是杭州20個重中之重項目之一;浙江投資數億元建立全省水源地在線監測項目啟動……

          將上述散落信息集合起來看可以發現,蘇浙正在進行一場飲用水水源的保護戰。

          水源單一或受污染是軟肋

          蘇浙各城市飲用水水源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水源過于單一,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備用水源嚴重不足。城市飲用水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河、湖水;二是水庫蓄水。一般來說,水庫水源易保護,其安全性優于河道水。目前蘇浙大多數城市以取河道水為主。以南京為例,南京現有5個比較大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源均取自長江,占其城市供水的比例高達90%。“靠江吃江”雖然方便,但隱憂很大。南京地處長江下游,長江水上交通運輸、岸邊碼頭和上游水污染下泄等情況均可能危及水源地的水質安全。再看杭州,杭州林水局水政水資源處工作人員介紹,杭州有8個水源地,分別位于杭州主城區、蕭山區和余杭區,都是直接從河道取水,其中80%來源是錢塘江。

          僅靠水庫供水,也有風險。寧波市水利局工作人員胡章介紹,寧波供水的97%依靠30個大中型水庫,而水庫蓄水完全靠“天落水”。今年5月中旬的大干旱,大部分水庫蓄水僅及平常年份的30%,部分甚至達到死庫容,全城用水非常緊張。

          二是污染嚴重。浙江省環保廳去年底送審的 《關于的說明》中指出,浙江省城市水源地的主要問題是部分地區的水質較差,特別是平原河網地帶的飲用水水源,例如嘉興地區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基本在Ⅳ-Ⅴ類,而合格飲用水水源水質應優于Ⅲ類。抽樣檢測表明,浙江全省26個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15.3%有超標,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總磷、高錳酸鹽指數、溶解氧,來源是工業污水、農藥化肥殘留等。此外,一些水庫型飲用水水源上游分布著較多村鎮居民,因當地財力有限,污染防治能力不足,農村面源污染危及水庫水質;一些湖庫型飲用水水源存在不合理的漁業養殖和捕撈作業,破壞了水生態系統,藻類異常繁殖。

          建雙水源已刻不容緩

          華東師大河口海岸研究院教授陸健健剛從日本神戶-大阪地區考察飲用水水源情況回滬,他說他很驚訝地發現,日本在過去十余年中建了近萬個中小水庫保障居民飲用水,一個城市對應幾個甚至幾十個水庫,水庫來水既有雨水收儲,也有自然水源抽取,水源相當多元化,且水庫存水相對來說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少,比較安全?,F在人們聽到造水庫,總覺得這是反自然的、不環保的,事實上,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群地區,建水庫蓄水是保障優質飲用水水源的最有效做法。

          神戶-大阪模式值得長三角借鑒。在蘇浙許多城市,水庫蓄水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城市拓展備用水源的第一選擇。杭州去年下半年正式開工建設閑林水庫,計劃2013年建成。閑林水庫建成后,杭州主城區備用水量能從目前的夠用1.5天提高到10天。此外,杭州還把拓展新水源的目光投向了水質更優的千島湖。杭州林水局規劃建設處工作人員介紹,閑林水庫的庫容量近2000萬立方米,而像杭州這樣的城市,可供取水的水庫庫容量應該在上億立方米才稱得上安全。目前,杭州已就千島湖取水做了項目規劃,正在等待國家有關部門批復。

          寧波也在水庫蓄水之外尋找新的水源。寧波和紹興聯手投資,在紹興新昌水源地附近建設欽寸水庫,這個投資40億元的大工程年內將開工,預計2015年建成啟用。這個水庫建成后,將改變寧波人只能“靠天喝水”的境況,供水系統也更平衡、更安全。寧波還計劃從紹興境內的曹娥江直接修建水渠取水。目前這一工程正在規劃論證階段。

          備用水源建設正在蘇浙全面開工。江蘇95個市、區、縣中已有近一半建立了雙水源,另有近20個備用水源正在建設中。浙江省正加快實施水資源保障百億工程,這個工程將總計新增5億立方米蓄水庫容,大大改善浙江特別是平原地區的飲用水安全。湖州老虎潭水庫、嘉興石臼漾水廠年內都將投入運營。

          水源監測項目更多更嚴

          保護既有水源,各地限污治污近期動作頻出:杭州拆除了錢塘江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內的全部134座砂石碼頭;寧波市在皎口水庫上游建設了大型人工濕地;浙江省即將下發通知,明確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建設農家樂項目,已有項目也限期拆除。

          實時監測迅速跟上。記者從浙江省環保廳宣教中心了解到,浙江今年將投資數億元,在全省主要水源地建立一張實時監測網。杭州先行一步。今年杭州將對10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分兩批進行改造,第一批本月底完成設備調試,第二批則于8月底完成。此次改造除了監測頻次更密、覆蓋面更廣外,標準也比原來更嚴格,新增了與居民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生物毒性、急性毒性、重金屬、藻類等監測項目。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蘇浙在保護水源地上更講究區域協作。本月初,蘇北環保督查中心牽頭,組織連云港、淮安、宿遷三市和灌南、漣水、沭陽、泗陽、淮陰五縣環保局召開飲用水源地整治工作,在工業點源、畜禽養殖、水網養殖的整治上聯手合作,走出以往上游污染下游遭殃的治水怪圈,共同保護飲用水水源。浙江有關部門近期頻頻調研,計劃年內出臺全省飲用水補償機制,上游為保護水源而發展受限的困境有望得到緩解。

        上一篇:生態技術深度處理污水 真正的污水零排放

        下一篇:浙江樂清遭遇30年來最少降水 50萬人用水受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