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濤:愚公移山的商業邏輯
2016-01-29 11:01 分類:國內資訊 來源:E20環境平臺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愚公移山”是個人人孰知的神話故事,根植于我們的文化記憶,讀者容易領會故事中執著與堅韌的用意。而這個故事在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的眼中,從另一個角度,卻能看到其中智慧的商業邏輯。
2015年E20俱樂部年會上,傅濤向與會者分享了他的這個夢境:“在2015年12月31號,我夢見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讓我對商業邏輯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傅濤認為,如果把這個故事比作創業創新,愚公就是一個企業家:“他樹立了一個很大的夢想,為改善交通,他主持召開戰略討論會,提出要把太行和王屋兩座山移走的規劃。其妻作為合伙人,提出土堆于何處的技術方案的困惑,達成統一之后,公司全面展開行動。京城氏之遺男受戰略感召加盟愚公。智叟作為另外一個競爭性企業家嘲笑愚公的戰略愚蠢。愚公詳細陳述了他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戰略途徑,繼續沿著既定戰略前行。愚公的行為引起了操蛇之神(社會輿論)的注意,感動了帝,派神仙幫助完成了戰略壯舉。實現了企業目標。”
傅濤分析,在“愚公移山”的故事里,其實有四個角色:愚公、族人、智叟、神仙。愚公是移山夢想的發起者,也是主導者,可以看作是環保企業。族人是愚公的同行者,也是他夢想的執行團隊。智叟是外部輿論,是觀望者,或競爭對手。神仙是合作者,現階段主要指資本的力量。這四個角色構成了環境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愚公移山的故事則很好地詮釋了環保企業發展的商業邏輯。
要同愚公一樣心懷夢想
有人說,現在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傅濤認為,對于環保來說,現在,無疑是最好的時代。民眾的環保意思快速覺醒,政府的環保監管日趨嚴格,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國家7大重點扶持的支柱產業之一,去年“水十條”出臺及環保約談等諸多變化,為產業未來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環保企業家描繪出更多發夢想藍圖。
“人一定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這句廣為流傳的馬云金句,正道出了大時代下,創業者和企業家的集體心聲。
“現在是一個夢想的時代。”傅濤指出:“愚公是移山夢想的發起者,也是主導者,即使最后是神仙移走了山,但我們也愿意相信,即使沒有神仙,愚公也能按計劃完成他的夢想。”
在資本時代,競爭也更加激烈,有了夢想的企業不一定能走很遠,但沒有夢想的企業一定走不長遠。而相比其他行業,環保產業發展更艱難,要成為環保企業家,無疑需要更多的情懷和夢想。
可問題來了:“那么多人屋前有山,那么多人想將山搬走,為何神仙只幫助了愚公?”
為什么神仙會幫助愚公?
上述疑問,是傅濤的追問,思索后他也有了自己的答案:在愚公的夢想感召之外,“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及族人不僅有夢想和決心,更有切實可行通達夢想的步驟和行動。
“愚公有夢想的同時,還在踐行夢想。他身先士卒,帶領族人,已經走在路上,當神仙被感動的時候,他們已經完成了搬山理想的一小部分。”傅濤介紹,“只談夢想不去做,就是阿Q。夢想一定要帶有實踐途徑和行動,如果愚公沒有行動,不可能感動神仙。企業家如果沒有足夠多的行動,同樣不可能感動市場。”
“就好比我想治理好滇池,為此我設立一個企業,研發一項技術,為治理滇池制定10年規劃,最后在政府、專家、資本的幫助下實現了目標。這和愚公移山一樣的動人。”
神仙就是資本的力量
傅濤堅信:“一個偉大的理想,如果有規劃,而且去做了,就一定會有人幫助你。”
在傅濤的商業邏輯中,神話中的神仙是合作者,放之于資本時代,對應的是市場資本,是社會資源,也是生態的力量。
傅濤介紹,中國產業快速發展,變化當中需要能量,能量來源于資本,未來五到十年當中,企業如果不跟資本接通關系,就會被淘汰。傅濤認為,環境產業中大多數企業的發展,需要依靠資本助力或與大企業之間的生態共生。而資本的進入、大企業的助力,對于小型技術企業而言,便是讓其加速翻倍的力量來源,是搬走大山的神仙。尤以碧水源為例,最為典型。2015年,火熱新三板市場和企業并購,資本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也有目共睹。
傅濤表示,目前,環境產業還十分弱小,而要完成的使命卻相當宏大,用愚公移山來類比環境產業再合適不過。但心懷夢想、堅持不懈、不斷創新,通過自身的作為吸引資本市場的助力,總有將山移走的一天。“從愚公移山這個古老的故事看到。做事情不怕夢想的高遠,要有夢想,并且是大夢想不光有夢想,夢想的落地需要行動計劃和規劃,最最重要的是有堅定的不間斷的行動,這是時會有社會力量的加入的資源主體和資本力量的幫助。關注目標而不是關注競爭對手。”
而傅濤的愚公夢不僅停留在讓E20變大變強,他呼吁更大格局的愚公移山:“我想說的是,未來一定屬于有夢想的群體,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用創新改變環境產業格局,讓環境產業的力量改變社會、改變世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愚公移山”是個人人孰知的神話故事,根植于我們的文化記憶,讀者容易領會故事中執著與堅韌的用意。而這個故事在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的眼中,從另一個角度,卻能看到其中智慧的商業邏輯。
2015年E20俱樂部年會上,傅濤向與會者分享了他的這個夢境:“在2015年12月31號,我夢見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讓我對商業邏輯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傅濤認為,如果把這個故事比作創業創新,愚公就是一個企業家:“他樹立了一個很大的夢想,為改善交通,他主持召開戰略討論會,提出要把太行和王屋兩座山移走的規劃。其妻作為合伙人,提出土堆于何處的技術方案的困惑,達成統一之后,公司全面展開行動。京城氏之遺男受戰略感召加盟愚公。智叟作為另外一個競爭性企業家嘲笑愚公的戰略愚蠢。愚公詳細陳述了他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戰略途徑,繼續沿著既定戰略前行。愚公的行為引起了操蛇之神(社會輿論)的注意,感動了帝,派神仙幫助完成了戰略壯舉。實現了企業目標。”
傅濤分析,在“愚公移山”的故事里,其實有四個角色:愚公、族人、智叟、神仙。愚公是移山夢想的發起者,也是主導者,可以看作是環保企業。族人是愚公的同行者,也是他夢想的執行團隊。智叟是外部輿論,是觀望者,或競爭對手。神仙是合作者,現階段主要指資本的力量。這四個角色構成了環境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愚公移山的故事則很好地詮釋了環保企業發展的商業邏輯。
要同愚公一樣心懷夢想
有人說,現在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傅濤認為,對于環保來說,現在,無疑是最好的時代。民眾的環保意思快速覺醒,政府的環保監管日趨嚴格,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國家7大重點扶持的支柱產業之一,去年“水十條”出臺及環保約談等諸多變化,為產業未來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環保企業家描繪出更多發夢想藍圖。
“人一定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這句廣為流傳的馬云金句,正道出了大時代下,創業者和企業家的集體心聲。
“現在是一個夢想的時代。”傅濤指出:“愚公是移山夢想的發起者,也是主導者,即使最后是神仙移走了山,但我們也愿意相信,即使沒有神仙,愚公也能按計劃完成他的夢想。”
在資本時代,競爭也更加激烈,有了夢想的企業不一定能走很遠,但沒有夢想的企業一定走不長遠。而相比其他行業,環保產業發展更艱難,要成為環保企業家,無疑需要更多的情懷和夢想。
可問題來了:“那么多人屋前有山,那么多人想將山搬走,為何神仙只幫助了愚公?”
為什么神仙會幫助愚公?
上述疑問,是傅濤的追問,思索后他也有了自己的答案:在愚公的夢想感召之外,“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及族人不僅有夢想和決心,更有切實可行通達夢想的步驟和行動。
“愚公有夢想的同時,還在踐行夢想。他身先士卒,帶領族人,已經走在路上,當神仙被感動的時候,他們已經完成了搬山理想的一小部分。”傅濤介紹,“只談夢想不去做,就是阿Q。夢想一定要帶有實踐途徑和行動,如果愚公沒有行動,不可能感動神仙。企業家如果沒有足夠多的行動,同樣不可能感動市場。”
“就好比我想治理好滇池,為此我設立一個企業,研發一項技術,為治理滇池制定10年規劃,最后在政府、專家、資本的幫助下實現了目標。這和愚公移山一樣的動人。”
神仙就是資本的力量
傅濤堅信:“一個偉大的理想,如果有規劃,而且去做了,就一定會有人幫助你。”
在傅濤的商業邏輯中,神話中的神仙是合作者,放之于資本時代,對應的是市場資本,是社會資源,也是生態的力量。
傅濤介紹,中國產業快速發展,變化當中需要能量,能量來源于資本,未來五到十年當中,企業如果不跟資本接通關系,就會被淘汰。傅濤認為,環境產業中大多數企業的發展,需要依靠資本助力或與大企業之間的生態共生。而資本的進入、大企業的助力,對于小型技術企業而言,便是讓其加速翻倍的力量來源,是搬走大山的神仙。尤以碧水源為例,最為典型。2015年,火熱新三板市場和企業并購,資本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也有目共睹。
傅濤表示,目前,環境產業還十分弱小,而要完成的使命卻相當宏大,用愚公移山來類比環境產業再合適不過。但心懷夢想、堅持不懈、不斷創新,通過自身的作為吸引資本市場的助力,總有將山移走的一天。“從愚公移山這個古老的故事看到。做事情不怕夢想的高遠,要有夢想,并且是大夢想不光有夢想,夢想的落地需要行動計劃和規劃,最最重要的是有堅定的不間斷的行動,這是時會有社會力量的加入的資源主體和資本力量的幫助。關注目標而不是關注競爭對手。”
而傅濤的愚公夢不僅停留在讓E20變大變強,他呼吁更大格局的愚公移山:“我想說的是,未來一定屬于有夢想的群體,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用創新改變環境產業格局,讓環境產業的力量改變社會、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