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2fu9d"><option id="2fu9d"><wbr id="2fu9d"></wbr></option></th>

    <th id="2fu9d"><option id="2fu9d"><acronym id="2fu9d"></acronym></option></th>
    <center id="2fu9d"><em id="2fu9d"><track id="2fu9d"></track></em></center>
      <code id="2fu9d"><em id="2fu9d"></em></code>

      1. 當前位置:資訊 > 國內資訊 > 保護母親河 株洲縣兩年關閉30家高污染高能耗企業

        保護母親河 株洲縣兩年關閉30家高污染高能耗企業

        2015-02-11 09:02 分類:國內資訊 來源:新浪新聞

        千里湘江,蜿蜒北去。湘江,被我們稱為母親河。然而,多年來,沿江不少涉重金屬企業的礦渣隨意堆放、廢水隨意排放,致使“母親河”污染嚴重。2013年,湖南省政府將治理湘江定為“一號重點工程”,治理湘江,刻不容緩。

        株洲市處于湘潭、長沙上游,治理湘江自然是重中之重。湘江流經株洲市近89公里,其中株洲縣段62公里,占了近70%。根據省、市相關要求,在2015年前,株洲縣共需實施155個工程項目,分批關閉30家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取締關閉湘江干流一公里范圍內所有規模養殖場。

        ■30家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已全部關閉、拆除

        1月中旬,省環保廳對株洲縣去年關停的17家涉污企業進行項目驗收,這些企業的場地處置與殘渣殘液清理工作均達到驗收要求。至此,2013年以來,株洲縣30家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已全部關閉、拆除。其中,27家屬于涉重金屬關閉淘汰、產業結構調整項目,3家屬于“五小”企業項目。

        緊鄰湘江的洲坪鄉是去年實施涉污關停企業的重點鄉鎮,在距離清水塘村與烏石垅村不到一公里的范圍內,就匯聚了7家涉重金屬與污染超標企業。

        1月28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沿江的7家企業已全部拆除生產設備,只留下空蕩蕩的廠房。附近的村民說,原來機器聲不斷,粉塵飛揚,企業關閉后,清靜多了,呼吸感覺“很暢快”。

        洲坪日升玻璃燈飾廠是去年第一個主動關閉的涉重金屬企業。此前,該廠廠房有2000平方米,有冶化爐、退火爐、配洗機等60多臺加工設備,生產工人有170人,每天可生產八、九千只燈具。因規模較大,每天有2至3噸工業廢水排入湘江。

        “廢水中含有氟、砷、鎘等有害物質,嚴重威脅湘江飲用水源安全,同時,這些企業大都使用煤、重油等高硫燃料,排出的黑煙嚴重污染了大氣。”株洲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5月,縣政府向該企業下達了限期治理通知書,勒令其整改。

        “依我們的處理技術,難以達到環保的要求。”該企業老板蘇孝德坦言,限期整改無效后,企業需關閉拆除,蘇孝德沒有再堅持。

        “治理湘江是大勢所趨,是大事,再說政府對我們企業有相應的補償,我服。”很快,蘇孝德主動停產關閉,組織人員將設備拆除,并進行了場地清理。

        “對于我們鄉鎮來說,關閉這些涉污企業是好事,因為這些企業設備陳舊,安全隱患大,群眾生活環境受影響。”洲坪鄉鄉長何興旺說,這幾家企業都是從原鄉鎮企業改制而來,多年來,生產設備與技術產品沒有“質”的改變,工業污染影響到當地村民的飲水、農作物安全,關閉這些企業,當地政府與群眾都“拍手稱快”。

        ■企業有的說“不”,到環保局“拍桌子”

        關閉涉污企業,對于地方稅收、企業利益來說,的確是種“陣痛”。株洲縣環保局在處置關閉這些企業的過程中,同樣遇到了說“不”的企業。株洲縣通過法律震懾與引導教育相結合,最終沒有發生一起強制執行的事件。

        田新安是株洲縣新惠天然樹脂油廠的老板,根據縣環保局調查檢測,該企業用草酸鹽做原料的草酸生產線排放達不到環保要求,屬需關閉的企業。

        “還有2000噸的原料沒有處理,這筆損失太大了。”田新安內心很糾結,他多次找到縣環保局要討個“說法”,也到其他部門“反映”過情況,但縣政府給出的答復依然是“要關”。

        去年5月,株洲縣政府對不愿意主動退出的新亮燈飾、南方草酸鹽等4家污染物超標排放企業下達了限期治理通知書,田新安所在企業也在之列。限期治理期內,4家企業均未完成治理任務,縣政府再次下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與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

        “看來政府動了真格的了!”田新安丟掉了幻想。“為治理湘江,政府這樣做沒有錯,我只希望政府能對我的損失進行補償。”田新安接受了現實。

        去年9月底,株洲縣政府召集相關企業負責人及各部門負責人召開聽證會,廣泛征求意見,完善補償方案。最終,4家原本不愿意退出的涉污企業最終在補償拆除合同上簽了字。

        “關停這些涉污企業不說驚心動魄,也是頗費周折。”株洲縣環保局局長周恒立深有感觸地說,有的企業主不理解,情緒激動地來辦公室拍過桌子、揣過門、甩過杯子。

        “我們能理解他們的心情,所以我們都是保持冷靜,耐心地做說服教育工作,也盡量想辦法減少他們的損失。”周恒立說,在處置過程中,沒有發生過一起上訪上訴事件,也沒有出現因企業關閉而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

        上一篇:中國“水”能解阿根廷之渴?

        下一篇:2015年我國礦泉水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