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2fu9d"><option id="2fu9d"><wbr id="2fu9d"></wbr></option></th>

    <th id="2fu9d"><option id="2fu9d"><acronym id="2fu9d"></acronym></option></th>
    <center id="2fu9d"><em id="2fu9d"><track id="2fu9d"></track></em></center>
      <code id="2fu9d"><em id="2fu9d"></em></code>

      1. 當前位置:資訊 > 國內資訊 > 南水進京北京人喝上長江水 首都“水危機”緩解

        南水進京北京人喝上長江水 首都“水危機”緩解

        2015-01-06 11:49 分類:國內資訊 來源:食品中國

        2015年元旦前夕,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終端團城湖明渠段閘門提起,來自丹江口水庫的一渠清水正式進入北京市團城湖,至此,北京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專家認為,南水北調工程通過跨區域、跨流域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將大大緩解首都嚴重缺水狀況,有力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江水北送

        實現50年調水夢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該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從鄂豫交界的丹江口水庫調水,沿京廣鐵路線西側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干線全長1432公里。

        2014年12月27日,歷經15天、千余公里行程,漢江水一路北上,抵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終端北京,并通過自來水管網進入到首都的千家萬戶。

        從1952年提出“借水”設想,江水北送、南北調配的調水夢2014年終于變為現實。“北京是中線工程的終點,南水到達北京,標志著中線一期工程全面實現了通水目標。”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鄂竟平認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如期通水,將潤澤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省市,在社會經濟、生態、政治方面發揮巨大的效益。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主要向京津冀豫供水,工程計劃年均調水95億立方米,能有效緩解上述地區的水資源短缺狀況,極大減輕這些地區地下水嚴重超采的現狀。”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總工程師沈鳳生表示。

        10億方水

        緩解首都“水危機”

        中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南澇北旱,首都北京缺水尤其嚴重。國際公認的缺水警戒線為人均1000立方米,而北京僅為100立方米。近10年來,北京以年均21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量,維持著36億立方米的用水需求。同時,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和人口急劇增長,北京城市用水需求卻在不斷增加。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人口僅400萬,如今已增至2100多萬,僅居民用水就增長了9倍。

        為彌補巨大的供水缺口,北京多年來不得不依靠超采地下水。資料顯示,與1998年相比,北京平原區地下水位下降了12.8米,地下水儲量超采65億立方米,每年地下水下降近1米。

        “因為嚴重缺水,北京的可持續發展已面臨很大的危機,必須靠外援來支撐,而調水是唯一的選擇,也是許多國家解決人口密集地區缺水需求的有效措施。”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彤說。

        北京市位于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末端,是沿線各省市中建成最早、發揮效益最早的城市。據北京市南水北調辦主任孫國升介紹,江水進京后,一期工程年均將為北京送水10.5億立方米,供給15個區縣,供水范圍將達6000平方公里,覆蓋平原區90%區域。來水占城市生活、工業新水比例將達50%以上。這意味著,北京未來一年將增加500多個昆明湖的水量,水資源壓力將得到有效緩解。

        動態監測

        確保水質安全

        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表示,千里調水,來之不易,北京將滿懷感恩之情,用好、管好寶貴的南來之水,讓首都人民喝上優質、安全的放心水;全力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優化水資源配置,引導全社會珍惜節約用好每一滴水。“讓這一泓清水真正成為促進地區發展的友誼之水,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在確保水質安全方面,沈鳳生表示,自南水北調工程開工以后,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周邊及上游地區根據國家批準的規劃,采取了嚴格的水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水庫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水的標準。因為中線工程的水是封閉輸送的,和流經當地所有河流都不相通,也就是說,丹江口水庫的水質怎么樣,到北京、天津等地的水質也就怎么樣。

        為確保“南水”進京后的首都供水安全,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制定了工藝運行、水質安全等一系列供水保障方案,建立了與市政府相關部門、區政府、小區物業及公建產權單位的三級對接機制,同時對供水管網水質實施動態監測,成立由200人組成的水質監測隊伍,對重點區域供水管網實時監測水質變化,并可隨時啟動應急預案。

        上一篇:污泥低溫碳化技術在污水處理行業的應用

        下一篇:包裝飲用水新國標出臺 娃哈哈富氧水名稱叫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