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流域水質逐年改善 湛江曾陷污染困擾
2014-10-11 09:15 分類:國內資訊 來源:網易
今年8月,廣東省政府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在廣州簽署《粵桂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環境保護合作協議》,“兩廣”在跨省水治理上再度“握手”,為10年泛珠環保合作再譜新篇。
泛珠區域環保合作10年來,“9+2”各省區在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環境監測、環境監察與應急、環境宣傳教育、環境科技與環保產業等方面的合作漸入佳境,令泛珠共享藍天碧水逐漸成為現實。以水環境保護為例,除了粵桂合作治理九洲江污染,還有粵贛合作保障東江水質安全,湘贛粵三省合作保障北江安全等。
記者從廣東省環保廳了解到,在泛珠流域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泛珠流域主要江河水質逐年得到改善,Ⅰ—Ⅲ類斷面比例逐年上升,Ⅳ—劣Ⅴ類斷面比例逐年下降,水環境功能達標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湛江“大水缸”曾陷污染困擾
九洲江發源于廣西陸川縣,經博白縣注入鶴地水庫,由廉江安鋪鎮入北部灣,全長162公里,流域面積3337平方公里。鶴地水庫主體位于湛江廉江市境內,部分庫區跨越廣西陸川、博白兩縣和茂名化州市,是湛江市380萬人最重要的飲用水源,有湛江“大水缸”之稱。
監測顯示,近年來,由于流域上游地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庫區面源污染等因素的影響,鶴地水庫水質下降明顯,曾嚴重影響湛江市的飲用水源水質安全。
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曾在2011年對水庫污染源進行摸底,“從當時的調查情況看,水庫存在六大隱患—養豬污染、非法圍湖造塘、對生態破化較大的桉樹林、插網捕魚、非法抽砂、水浮蓮等。”管理局的潘科長說。污染源主要來自周邊畜禽養殖、生活污水與魚塘污水等農業面源。
“兩廣”聯手扭轉水質降勢
嚴峻的污染形勢引起了粵桂兩省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近一年來,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朱小丹、副省長許瑞生均曾現場調研九洲江、鶴地水庫的水環境保護情況,提出治理建議。
兩省區迅速行動起來。2013年廣東省共補助1300萬元用于鶴地水庫的環境污染治理,并采取切實措施整治污染—2013年共清拆水庫周邊養豬場47戶,清走生豬8000多頭,通過查扣非法抽砂船、取締非法砂場等方式,重拳打擊水庫非法抽砂,開展“清塘”專項行動,清拆魚塘925畝,防止富營養化養殖廢水流入水庫。
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也加快推進。石角污水處理廠排污管網已鋪設完畢,已開始進行單機調試運行,除接納鎮區廣東居民生活污水外,還無償接收處理鄰近廣西居民約3000人的生活污水,另計劃建設3座人工濕地,解決庫區紅湖農場生活污水問題。2014年上半年,廣西加大資金投入用于九洲江流域畜禽養殖污水、鄉鎮污水、工業污水治理。
“2013年來,經過兩省區的共同努力,加大力度整治,九洲江流域跨省區水環境保護合作取得初步成效。”廣東省環保廳負責人透露。監測結果顯示,2013年,鶴地水庫入庫口(石角斷面)年均值水質類別由2012年的Ⅳ類好轉至Ⅲ類,綜合污染指數、氨氮濃度分別同比下降15.4%和38.0%,重度污染(劣Ⅴ類)的水質頻次由22.2%下降至8.3%;鶴地水庫出庫口(渠首斷面)水質維持Ⅲ類,扭轉了綜合污染指數從2009—2012年上升的趨勢,同比下降25%。今年上半年,石角斷面水質為Ⅲ類,氨氮濃度同比下降39.5%。深入環保合作謀發展共贏
作為泛珠跨省流域聯合治理項目,在粵桂兩省區主要領導的積極推動下,經兩省區環保等部門多次協商并報兩省區政府批準,《粵桂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環境保護合作協議》簽署。
據《協議》制定的目標,到2017年,兩?。▍^)協調合作機制和污染聯防聯治機制建立健全,流域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生活、工業、畜禽養殖和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九洲江粵桂跨省界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目標,流域內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有效保障。
《協議》使今后粵桂對九洲江環境保護的合作更加全面,從高層到所涉及的相關部門、地市,都將常態化。包括兩?。▍^)領導適時舉行會晤,研究重大合作事項。兩?。▍^)環保廳牽頭?。▍^)有關部門和流域所在市政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大協調和執行力度。湛江和玉林兩市建立溝通機制等。
為從源頭上減少污染,《協議》提出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九洲江流域內不再建設新的工業園區,原則上不再審批、核準、備案排放廢水的工業項目。
對污染嚴重、不適宜在九洲江流域繼續發展的企業實行關停并轉,對流域內現有排放廢水企業退出九洲江流域異地搬遷給予資金支持。
為了在環境保護中更為可持續地發展,《協議》明確,廣西在九洲江流域外選址建設九洲江生態發展園區,接納流域內搬遷的工業企業,為流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出路?;浄街С止鸱介_展招商引資,對桂方引入的環保、節能、高效的投資項目,由湛江市和玉林市具體協商對接支持措施。
在投入方面,《協議》約定,2014—2017年由兩?。▍^)政府各出資3億元,設立粵桂九洲江流域跨省水環境保護合作資金。該合作資金用于玉林九洲江流域上游環境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異地發展園區建設、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清拆補償等工作。
泛珠區域環保合作10年來,“9+2”各省區在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環境監測、環境監察與應急、環境宣傳教育、環境科技與環保產業等方面的合作漸入佳境,令泛珠共享藍天碧水逐漸成為現實。以水環境保護為例,除了粵桂合作治理九洲江污染,還有粵贛合作保障東江水質安全,湘贛粵三省合作保障北江安全等。
記者從廣東省環保廳了解到,在泛珠流域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泛珠流域主要江河水質逐年得到改善,Ⅰ—Ⅲ類斷面比例逐年上升,Ⅳ—劣Ⅴ類斷面比例逐年下降,水環境功能達標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湛江“大水缸”曾陷污染困擾
九洲江發源于廣西陸川縣,經博白縣注入鶴地水庫,由廉江安鋪鎮入北部灣,全長162公里,流域面積3337平方公里。鶴地水庫主體位于湛江廉江市境內,部分庫區跨越廣西陸川、博白兩縣和茂名化州市,是湛江市380萬人最重要的飲用水源,有湛江“大水缸”之稱。
監測顯示,近年來,由于流域上游地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庫區面源污染等因素的影響,鶴地水庫水質下降明顯,曾嚴重影響湛江市的飲用水源水質安全。
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曾在2011年對水庫污染源進行摸底,“從當時的調查情況看,水庫存在六大隱患—養豬污染、非法圍湖造塘、對生態破化較大的桉樹林、插網捕魚、非法抽砂、水浮蓮等。”管理局的潘科長說。污染源主要來自周邊畜禽養殖、生活污水與魚塘污水等農業面源。
“兩廣”聯手扭轉水質降勢
嚴峻的污染形勢引起了粵桂兩省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近一年來,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朱小丹、副省長許瑞生均曾現場調研九洲江、鶴地水庫的水環境保護情況,提出治理建議。
兩省區迅速行動起來。2013年廣東省共補助1300萬元用于鶴地水庫的環境污染治理,并采取切實措施整治污染—2013年共清拆水庫周邊養豬場47戶,清走生豬8000多頭,通過查扣非法抽砂船、取締非法砂場等方式,重拳打擊水庫非法抽砂,開展“清塘”專項行動,清拆魚塘925畝,防止富營養化養殖廢水流入水庫。
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也加快推進。石角污水處理廠排污管網已鋪設完畢,已開始進行單機調試運行,除接納鎮區廣東居民生活污水外,還無償接收處理鄰近廣西居民約3000人的生活污水,另計劃建設3座人工濕地,解決庫區紅湖農場生活污水問題。2014年上半年,廣西加大資金投入用于九洲江流域畜禽養殖污水、鄉鎮污水、工業污水治理。
“2013年來,經過兩省區的共同努力,加大力度整治,九洲江流域跨省區水環境保護合作取得初步成效。”廣東省環保廳負責人透露。監測結果顯示,2013年,鶴地水庫入庫口(石角斷面)年均值水質類別由2012年的Ⅳ類好轉至Ⅲ類,綜合污染指數、氨氮濃度分別同比下降15.4%和38.0%,重度污染(劣Ⅴ類)的水質頻次由22.2%下降至8.3%;鶴地水庫出庫口(渠首斷面)水質維持Ⅲ類,扭轉了綜合污染指數從2009—2012年上升的趨勢,同比下降25%。今年上半年,石角斷面水質為Ⅲ類,氨氮濃度同比下降39.5%。深入環保合作謀發展共贏
作為泛珠跨省流域聯合治理項目,在粵桂兩省區主要領導的積極推動下,經兩省區環保等部門多次協商并報兩省區政府批準,《粵桂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環境保護合作協議》簽署。
據《協議》制定的目標,到2017年,兩?。▍^)協調合作機制和污染聯防聯治機制建立健全,流域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生活、工業、畜禽養殖和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九洲江粵桂跨省界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目標,流域內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有效保障。
《協議》使今后粵桂對九洲江環境保護的合作更加全面,從高層到所涉及的相關部門、地市,都將常態化。包括兩?。▍^)領導適時舉行會晤,研究重大合作事項。兩?。▍^)環保廳牽頭?。▍^)有關部門和流域所在市政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大協調和執行力度。湛江和玉林兩市建立溝通機制等。
為從源頭上減少污染,《協議》提出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九洲江流域內不再建設新的工業園區,原則上不再審批、核準、備案排放廢水的工業項目。
對污染嚴重、不適宜在九洲江流域繼續發展的企業實行關停并轉,對流域內現有排放廢水企業退出九洲江流域異地搬遷給予資金支持。
為了在環境保護中更為可持續地發展,《協議》明確,廣西在九洲江流域外選址建設九洲江生態發展園區,接納流域內搬遷的工業企業,為流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出路?;浄街С止鸱介_展招商引資,對桂方引入的環保、節能、高效的投資項目,由湛江市和玉林市具體協商對接支持措施。
在投入方面,《協議》約定,2014—2017年由兩?。▍^)政府各出資3億元,設立粵桂九洲江流域跨省水環境保護合作資金。該合作資金用于玉林九洲江流域上游環境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異地發展園區建設、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清拆補償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