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2fu9d"><option id="2fu9d"><wbr id="2fu9d"></wbr></option></th>

    <th id="2fu9d"><option id="2fu9d"><acronym id="2fu9d"></acronym></option></th>
    <center id="2fu9d"><em id="2fu9d"><track id="2fu9d"></track></em></center>
      <code id="2fu9d"><em id="2fu9d"></em></code>

      1. 當前位置:資訊 > 行業標準 > 大旱應提升我們對環保的高度認同和責任

        大旱應提升我們對環保的高度認同和責任

        2010-03-24 11:51 分類:行業標準 來源:長江商報

             水是生命之源!

            22日是第18個世界水日,23日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連日來,最扣國人之心弦的,莫過于中國西南地區的特大旱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去年同期的中國北方大旱歷歷在目,眼下西南地區河水枯竭、水井見底、土地龜裂之景色,更令人觸目驚心——云南陸良等地居然持續四個多月無降雨,貴州幾百萬人飲水困難……旱情還波及到了民生,西南地區的大米、白糖等生活品價格上漲,蔬菜成了奢侈品。

            6歲女孩爬坡挑水的畫面令人心顫,紅白喜事送水成為大禮的事實讓人無奈,2萬村民為省水外出打工的新聞令人感動……面對此情此景,令人甚為欣慰的是,救助西南旱區成了對國人幫扶同胞、熱愛祖國的強大動員令。

            是的,天下有難,匹夫有責。在災害面前,沒有人能置身事外。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趕赴旱區,指揮抗旱救災工作。此外,上萬武警官兵已經奔赴抗旱一線,財政部、民政部、水利部、發改委緊急安排補助資金、抗旱資金近4億元。就在昨日,浙江連發出三趟“搶”字頭送水專列。

            與此同時,不能親臨抗旱一線的廣大同胞們都紛紛表現出樂于助人、同舟共濟的奉獻精神。近日,網絡上紛紛發出“節約一滴水,援助抗大旱”,“心系旱區,要從節約每一滴水開始”等倡議;論壇上,一些人提議扛一桶水去旱區,網友們紛紛響應;一些人和企業也通過網上、社會、紅十字會等渠道捐款捐物,如某飲用水公司近日就緊急決定向云南旱災地區捐贈價值1300萬元人民幣共計120個車皮的1.5升裝飲用天然水。還有企業采取了去災區招聘員工的方式,讓因為干旱無地可種的農民找到謀生途徑。

            當然,除了在旱情襲來之時捐款捐物,或許我們更該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不斷加強節水意識,科學合理地使用每一滴水,這亦是一種為現在的更為將來的旱區作貢獻。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全球逾1/5的人口,卻只有全球6%的淡水,中國沒有一個城市是富水城市。在這樣的背景下,國人的節水意識卻比較欠缺。舉一例,今年3月20日發布的《2010中國環境綠皮書》指出,北京是嚴重缺水城市,但卻存在著嚴重的奢侈性水消費,僅洗浴中心洗澡一項每年消耗水資源就高達8160萬噸,相當于花掉41個昆明湖水。

            最缺水的北京尚如此,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城市估計也好不到哪去。例如地跨六大水系的云南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中國水資源大省,但如今被嚴重的旱災所困。這實在值得深思。

            其實,抗旱工作又豈止在旱時。這些年來不斷的天災人禍已經在警告我們,人類諸多不當行為,已是致使生態失調、災害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眼下西南旱情無疑再一次提醒我們:要用心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切實用好每一點資源,把浪費降至最低。

            溫家寶總理曾說,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形成的凝聚力,定將推動民族的團結和進步。此時此刻,面對災情,我們希望這種凝聚力轉化為中華民族對環保事業的高度認同感和責任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不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上一篇:拯救生命線:多部門聯合 找水總動員

        下一篇:境外“被清盤”太子奶“坍塌開曼”迷霧待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