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門“蠅貪”手段大起底 收錢關照成潛規則
2014-07-22 10:00 分類:政策法規 來源:法制日報
記者近日從廣東省深圳市人民檢察院獲悉,2014年上半年,深圳檢察機關查處基層環保部門工作人員涉嫌受賄案達9件9人。目前,這9名人員正陸續進入審查起訴環節,其中兩人已被提起公訴。
深圳市檢察院一名辦案檢察官用“蠅貪”來概括這些涉案人員的特征:“他們是傳統視角中‘冷衙門’的基層工作人員,平時不容易引起關注,但直接與企業、群眾打交道;他們都是正式的國家公務人員,但級別都不太高,最高才正科級;他們手中的權力不算大,但擅長運用的話,足以卡住轄區相關企業的咽喉;他們每次收的錢都不算太多,最常見的是三五千元左右,但累計起來往往能達到數萬元直至數十萬元;他們大小紅包各類禮品等都通吃,但互相之間并不避諱,以至于受賄還帶有群體性。”
“搞好關系”提供便利
作為一家負責污水處理企業的負責人,深圳市某環??萍脊镜呢撠熑嗽?,需要長期和基層環保部門打交道。用他的話說,“必須和他們搞好關系,并希望他們對我的污水運營項目和我負責的污染企業關照一下”。而正是這種“搞好關系”,讓寶安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的7名工作人員被袁某的“銀彈”擊中。
這種“搞好關系”的作法,被寶安區多家污水處理運營商、污染企業等單位采用。
深圳市檢察官介紹,2013年11月底,寶安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執法員張某在執法大檢查時,采集了某公司廢水處理設施排水口的水質樣品,準備送去檢測。這時,某公司負責人打電話過來,希望張某幫忙“處理”一下采集的水樣。張某將大部分水樣倒掉,并加滿礦泉水。
在檢察官介紹的另一個案例中,水樣即便被送進檢測室,也有可能被“做手腳”。2012年5月,深圳市某公司運營的一個項目的水樣被采集送進了檢測站。這家公司自己化驗發現指標超標,公司負責人于是打電話給寶安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下屬環境監測站站長李某。李某隨后直接去了樣品保管室,用自來水稀釋送來檢測的樣品。
在深圳檢察院查辦的另一起案件中,還出現刪改筆錄的情況。2013年中秋節前,寶安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執法人員在檢查中發現,某公司增設的工藝違反了環保規定。檢查完的第二天,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即找到執法員梁某,希望梁某能給予關照。執法員梁某刪除了檢查筆錄中的關鍵字眼。
收錢“關照”成潛規則
“關照”與“不關照”,差別很大。檢察官說,一名行賄人曾多次給寶安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的工作人員送上“好處費”。這名行賄人坦言:“在現場監測中如果發現我公司運營的項目有問題,他們會在現場向我提出,我會立刻安排人員進行整改。如果不是對我關照的話,他們也可以按照規定制作筆錄,向我公司直接開出罰款單。”
在深圳檢察機關辦理的一起案件中,深圳市某工程公司因違規超時施工,被南山區環保與水務局執法員李某多次下令整改。于是,這家工程公司董事長羅某約李某吃飯?!?br /> 羅某稱:我們沒送錢的時候,他經常給我們發整改通知書;給他送錢之后,工地就能在晚上超時施工,也沒有被開罰單處罰了。
對此,李某供述稱:在羅某違規施工的時候,我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萬一有人投訴羅某,我可以先打電話告訴他停止施工,這樣他就不會被查到了。
檢察官分析說,對個別基層環保執法人員而言,到這些污染企業多查幾次、少查幾次,有時成了一種隱性權力。在個別基層執法人員眼中,“收你錢財可給你關照”成了與企業之間一種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逢年過節吃喝收“禮”
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這9名被查處的基層環保部門工作人員,無一例外都存在過年過節收受轄區內多家企業紅包禮品的情況,少則價值一兩千元,多則上萬元。
檢察官說,在查辦寶安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執法員梁某一案時,梁某供述,2013年中秋節前那幾天,某公司老板黃某請他吃飯并送給他3000元人民幣、某公司總經理杜某送給他5000元人民幣、某公司老板梁某請他吃飯并送給他3000元港幣、某公司老板鄺某請他吃飯并送給他2000元人民幣、某公司總經理袁某送給他3000元人民幣……
除現金外,還有各類禮品。梁某供述,在2013年中秋和2014年春節,他先后收受了兩個iphone手機。
檢察官告訴記者,這些企業為了得到環保部門工作人員的關照并維持這種良好關系,常把傳統節日作為“聯絡感情”的時間點。在送禮人的和收禮人看來,似乎是送的理直氣壯,收的心安理得。殊不知,這是一種利益互換,也是一種細水長流的腐敗。
深圳市檢察院一名辦案檢察官用“蠅貪”來概括這些涉案人員的特征:“他們是傳統視角中‘冷衙門’的基層工作人員,平時不容易引起關注,但直接與企業、群眾打交道;他們都是正式的國家公務人員,但級別都不太高,最高才正科級;他們手中的權力不算大,但擅長運用的話,足以卡住轄區相關企業的咽喉;他們每次收的錢都不算太多,最常見的是三五千元左右,但累計起來往往能達到數萬元直至數十萬元;他們大小紅包各類禮品等都通吃,但互相之間并不避諱,以至于受賄還帶有群體性。”
“搞好關系”提供便利
作為一家負責污水處理企業的負責人,深圳市某環??萍脊镜呢撠熑嗽?,需要長期和基層環保部門打交道。用他的話說,“必須和他們搞好關系,并希望他們對我的污水運營項目和我負責的污染企業關照一下”。而正是這種“搞好關系”,讓寶安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的7名工作人員被袁某的“銀彈”擊中。
這種“搞好關系”的作法,被寶安區多家污水處理運營商、污染企業等單位采用。
深圳市檢察官介紹,2013年11月底,寶安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執法員張某在執法大檢查時,采集了某公司廢水處理設施排水口的水質樣品,準備送去檢測。這時,某公司負責人打電話過來,希望張某幫忙“處理”一下采集的水樣。張某將大部分水樣倒掉,并加滿礦泉水。
在檢察官介紹的另一個案例中,水樣即便被送進檢測室,也有可能被“做手腳”。2012年5月,深圳市某公司運營的一個項目的水樣被采集送進了檢測站。這家公司自己化驗發現指標超標,公司負責人于是打電話給寶安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下屬環境監測站站長李某。李某隨后直接去了樣品保管室,用自來水稀釋送來檢測的樣品。
在深圳檢察院查辦的另一起案件中,還出現刪改筆錄的情況。2013年中秋節前,寶安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執法人員在檢查中發現,某公司增設的工藝違反了環保規定。檢查完的第二天,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即找到執法員梁某,希望梁某能給予關照。執法員梁某刪除了檢查筆錄中的關鍵字眼。
收錢“關照”成潛規則
“關照”與“不關照”,差別很大。檢察官說,一名行賄人曾多次給寶安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的工作人員送上“好處費”。這名行賄人坦言:“在現場監測中如果發現我公司運營的項目有問題,他們會在現場向我提出,我會立刻安排人員進行整改。如果不是對我關照的話,他們也可以按照規定制作筆錄,向我公司直接開出罰款單。”
在深圳檢察機關辦理的一起案件中,深圳市某工程公司因違規超時施工,被南山區環保與水務局執法員李某多次下令整改。于是,這家工程公司董事長羅某約李某吃飯?!?br /> 羅某稱:我們沒送錢的時候,他經常給我們發整改通知書;給他送錢之后,工地就能在晚上超時施工,也沒有被開罰單處罰了。
對此,李某供述稱:在羅某違規施工的時候,我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萬一有人投訴羅某,我可以先打電話告訴他停止施工,這樣他就不會被查到了。
檢察官分析說,對個別基層環保執法人員而言,到這些污染企業多查幾次、少查幾次,有時成了一種隱性權力。在個別基層執法人員眼中,“收你錢財可給你關照”成了與企業之間一種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逢年過節吃喝收“禮”
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這9名被查處的基層環保部門工作人員,無一例外都存在過年過節收受轄區內多家企業紅包禮品的情況,少則價值一兩千元,多則上萬元。
檢察官說,在查辦寶安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執法員梁某一案時,梁某供述,2013年中秋節前那幾天,某公司老板黃某請他吃飯并送給他3000元人民幣、某公司總經理杜某送給他5000元人民幣、某公司老板梁某請他吃飯并送給他3000元港幣、某公司老板鄺某請他吃飯并送給他2000元人民幣、某公司總經理袁某送給他3000元人民幣……
除現金外,還有各類禮品。梁某供述,在2013年中秋和2014年春節,他先后收受了兩個iphone手機。
檢察官告訴記者,這些企業為了得到環保部門工作人員的關照并維持這種良好關系,常把傳統節日作為“聯絡感情”的時間點。在送禮人的和收禮人看來,似乎是送的理直氣壯,收的心安理得。殊不知,這是一種利益互換,也是一種細水長流的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