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風景如畫
2014-06-16 09:35 分類:國內資訊 來源:大連晚報
清澈的河水上架起寬闊石橋和水中涼亭;河邊,古香古色的景觀棧道、休閑長廊錯落有致;健身器材、兒童游樂場應有盡有、一旁的小劉公園里綠樹成蔭,石雕、牌樓、涼亭等仿古建筑分散各處……這樣一幕如園林般美麗的景色并不在咱們大連市區,而是在普灣新區炮臺街道的小劉村。2012年,我市啟動以治理農村生活垃圾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以后,我市很多農村地區的村容村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正是從“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變成了“小橋流水人家,風景秀美如畫”。
昔日垃圾滿村飄,如今村在公園中
環境整治過程中,街道投資近兩億元,把生活垃圾處理與綠化、美化亮化結合在一起,改造了村容村貌。
進村一腳泥,出門一身土。在很多人印象中,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看起來美,住起來差??捎浾呓赵谄諡承聟^炮臺街道小劉村看到,園林美景連城里人都羨慕:家住大連市內55歲的老于聽說這里景色不錯,一大早就搭車趕到小劉公園。“太美了,幾年沒下農村,沒想到會變得這么漂亮!這哪像個村子,簡直就是公園!”老于一邊贊嘆,一邊忙著用手機拍下眼前的美景。其實,以前的小劉村村里就一條土路,河道兩邊一堆雜草,生活垃圾滿街飄。但通過幾年來實施新農村“六化”工程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以后,村莊環境、生態綠化、亮化美化等方面都得到了質的飛越。
在炮臺街道,像小劉村這樣高標準打造的“公園村”不在少數。在干河村,河道都被加固,潺潺流水配上新架的石橋和岸邊的綠植,很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記者在村子轉了一圈,沒有找到一處散亂的雜物,很是整潔。據炮臺街道副主任孫永孝介紹,以前老百姓房前屋后堆滿了土堆、糞堆、柴火堆,生活垃圾更是隨手就扔,既影響美觀又有安全隱患。為此,街道對轄區內的所有村屯進行了村莊環境規劃整治,成立兩支環衛隊,與200多個環保志愿者一同清理街道衛生,同時各村都配備垃圾點、垃圾車和專門的環衛人員,達到日產日清。對于炮臺的工業污水和部分生活污水都通過1米粗的污水管道流向18公里外的大化園區污水處理廠。此外,街道還投資4000萬元建造地下管網,將轄區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收集起來,通過1米粗的污水管道流向18公里外的大化園區污水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
在環境整治過程中,街道投資近兩億元,把生活垃圾處理與綠化、美化亮化結合在一起,不但改造了村容村貌,還打造出了“村在公園中”的特色名片。
垃圾轉運杜絕垃圾圍村,全市積極推廣垃圾轉運體系
二十里堡街道引進了5臺壓縮車并新建了垃圾轉運站等設施,就是為了將近距離和遠距離村屯的垃圾統一妥善處理。
從垃圾轉運車中被倒出來的垃圾經過壓縮后,再被運到毛塋子垃圾填埋場,其間產生的廢液、廢渣也被妥善處理……在試運行的二十里堡街道垃圾轉運站內,一切都在有序運行著。二十里堡街道下轄11個行政村、3個社區,人口超過5萬。“以前垃圾都是各村自己處理,自己掩埋。”據二十里堡街道副主任王碩介紹,“土地是有限的,這樣處理很容易形成垃圾圍村的尷尬。”為此,二十里堡街道引進5臺壓縮車并新建垃圾轉運站等設施,就是為了將近距離和遠距離村屯的垃圾統一妥善處理。“考慮全域城市化后的人口增長,我們在建設轉運站時是高標準設置的。”王碩表示,“垃圾轉運站的投入使用,也不會在垃圾清理費等方面給百姓增添負擔,實現真正的惠民。”
據記者了解,采用轉運和無害化方式處理垃圾,受益的不光是這兩個街道的居民。2012年,財政部、環保部將我市納入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城市,在未來的3年內安排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4億元(地方配套后的資金總額將達到10億元),專項用于我市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2012年下半年,我市有9個鄉鎮(街道)58個行政村開展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其中,53個行政村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項目,新建轉運站4個,設計日處理能力210噸;37個行政村開展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2014年,我市9個涉農區市縣,74個鄉鎮,598個行政村的農村連片整治項目納入國家項目庫。至2015年,計劃在全市農村建設各類垃圾中轉設施(站)33座,建設各類垃圾收集點(垃圾房、垃圾箱等)72887個,配置各類垃圾收集運輸車輛1250輛,參加農村連片整治的656個行政村基本建立村分類收集、鄉鎮減量轉運、縣級集中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示范鄉鎮、村莊數量分別占我市涉農鄉鎮、村莊總數的81%和71%。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
為加強環保責任到基層的管理,我市還在部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基礎較好地區增設村級專職環保員,每人每年補助6000元,通過培訓,使其能夠對村級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情況及村屯環境狀況進行日常監督。
記者感言
環境整治
從我做起
近年來,隨著我市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村垃圾也逐漸增多,隨之而來的環境臟、亂、差,水體、水質、土壤惡化,農民生活環境質量下降。日子富了,但是環境臟了,這是很多地方村民的共同感受。垃圾,拖了新農村建設的后腿,減緩了新農村建設的腳步。
美麗從幸福開始,幸福才能更加美麗。我市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改造的不只是環境,更是在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但針對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依靠的不只是政府,村民本身的素質也亟待提高。采訪中,街道干部說起新建的居民樓,樓道里竟有人養雞放羊;新安裝的環保垃圾桶,幾天后被人拿走用來腌酸菜。這樣的現象令人痛心疾首。只有每個居民自身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時,才能真正打造我們的美麗鄉村。
昔日垃圾滿村飄,如今村在公園中
環境整治過程中,街道投資近兩億元,把生活垃圾處理與綠化、美化亮化結合在一起,改造了村容村貌。
進村一腳泥,出門一身土。在很多人印象中,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看起來美,住起來差??捎浾呓赵谄諡承聟^炮臺街道小劉村看到,園林美景連城里人都羨慕:家住大連市內55歲的老于聽說這里景色不錯,一大早就搭車趕到小劉公園。“太美了,幾年沒下農村,沒想到會變得這么漂亮!這哪像個村子,簡直就是公園!”老于一邊贊嘆,一邊忙著用手機拍下眼前的美景。其實,以前的小劉村村里就一條土路,河道兩邊一堆雜草,生活垃圾滿街飄。但通過幾年來實施新農村“六化”工程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以后,村莊環境、生態綠化、亮化美化等方面都得到了質的飛越。
在炮臺街道,像小劉村這樣高標準打造的“公園村”不在少數。在干河村,河道都被加固,潺潺流水配上新架的石橋和岸邊的綠植,很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記者在村子轉了一圈,沒有找到一處散亂的雜物,很是整潔。據炮臺街道副主任孫永孝介紹,以前老百姓房前屋后堆滿了土堆、糞堆、柴火堆,生活垃圾更是隨手就扔,既影響美觀又有安全隱患。為此,街道對轄區內的所有村屯進行了村莊環境規劃整治,成立兩支環衛隊,與200多個環保志愿者一同清理街道衛生,同時各村都配備垃圾點、垃圾車和專門的環衛人員,達到日產日清。對于炮臺的工業污水和部分生活污水都通過1米粗的污水管道流向18公里外的大化園區污水處理廠。此外,街道還投資4000萬元建造地下管網,將轄區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收集起來,通過1米粗的污水管道流向18公里外的大化園區污水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
在環境整治過程中,街道投資近兩億元,把生活垃圾處理與綠化、美化亮化結合在一起,不但改造了村容村貌,還打造出了“村在公園中”的特色名片。
垃圾轉運杜絕垃圾圍村,全市積極推廣垃圾轉運體系
二十里堡街道引進了5臺壓縮車并新建了垃圾轉運站等設施,就是為了將近距離和遠距離村屯的垃圾統一妥善處理。
從垃圾轉運車中被倒出來的垃圾經過壓縮后,再被運到毛塋子垃圾填埋場,其間產生的廢液、廢渣也被妥善處理……在試運行的二十里堡街道垃圾轉運站內,一切都在有序運行著。二十里堡街道下轄11個行政村、3個社區,人口超過5萬。“以前垃圾都是各村自己處理,自己掩埋。”據二十里堡街道副主任王碩介紹,“土地是有限的,這樣處理很容易形成垃圾圍村的尷尬。”為此,二十里堡街道引進5臺壓縮車并新建垃圾轉運站等設施,就是為了將近距離和遠距離村屯的垃圾統一妥善處理。“考慮全域城市化后的人口增長,我們在建設轉運站時是高標準設置的。”王碩表示,“垃圾轉運站的投入使用,也不會在垃圾清理費等方面給百姓增添負擔,實現真正的惠民。”
據記者了解,采用轉運和無害化方式處理垃圾,受益的不光是這兩個街道的居民。2012年,財政部、環保部將我市納入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城市,在未來的3年內安排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4億元(地方配套后的資金總額將達到10億元),專項用于我市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2012年下半年,我市有9個鄉鎮(街道)58個行政村開展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其中,53個行政村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項目,新建轉運站4個,設計日處理能力210噸;37個行政村開展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2014年,我市9個涉農區市縣,74個鄉鎮,598個行政村的農村連片整治項目納入國家項目庫。至2015年,計劃在全市農村建設各類垃圾中轉設施(站)33座,建設各類垃圾收集點(垃圾房、垃圾箱等)72887個,配置各類垃圾收集運輸車輛1250輛,參加農村連片整治的656個行政村基本建立村分類收集、鄉鎮減量轉運、縣級集中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示范鄉鎮、村莊數量分別占我市涉農鄉鎮、村莊總數的81%和71%。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
為加強環保責任到基層的管理,我市還在部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基礎較好地區增設村級專職環保員,每人每年補助6000元,通過培訓,使其能夠對村級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情況及村屯環境狀況進行日常監督。
記者感言
環境整治
從我做起
近年來,隨著我市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村垃圾也逐漸增多,隨之而來的環境臟、亂、差,水體、水質、土壤惡化,農民生活環境質量下降。日子富了,但是環境臟了,這是很多地方村民的共同感受。垃圾,拖了新農村建設的后腿,減緩了新農村建設的腳步。
美麗從幸福開始,幸福才能更加美麗。我市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改造的不只是環境,更是在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但針對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依靠的不只是政府,村民本身的素質也亟待提高。采訪中,街道干部說起新建的居民樓,樓道里竟有人養雞放羊;新安裝的環保垃圾桶,幾天后被人拿走用來腌酸菜。這樣的現象令人痛心疾首。只有每個居民自身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時,才能真正打造我們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