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干凈水”尤需強化水企雙重責任
2013-04-01 14:36 分類:國內資訊 來源:經濟參考
環境保護部近日提出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方案,要求重點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和水污染問題。在解決水污染方面,方案提出加大飲用水源保護、污染源排查清理力度,定期發布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進一步加強重點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
“喝干凈水”尤需強化水企雙重責任
近年來,我國飲用水安全形勢日益嚴峻。據水利部門統計,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和珠江等七大水系中,已不適合做飲用水源的河段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適合做飲用水水源。去年6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所作《國務院關于保障飲用水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中透露,全國公共水服務的4.6億人口中,水質不安全的人口有9800萬人,城建直接供水6200萬人口中約有3100萬人口沒有喝上達標的水;全國約14%的水源地水質不合格,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約35.7億立方米水質不達標,占總供水量的11.4%。今年以來,全國發生多起飲用水水源污染事件,一些地方的企業被曝直接向地下排污,有知名飲用水企業被曝取水水源地受到污染,等等。這些情況表明,當前保障飲用水安全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亟須從企業治理、政府監管、公眾參與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克服管理治理上的諸多障礙,促進飲用水安全保護形勢根本好轉。
環保部擬定期發布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加大飲用水源保護、污染源排查清理力度,體現了環保部門在推動環保信息公開、履行環境監管責任上的積極作為?,F實生活中,每當發生飲用水質量問題或污染事件,公眾首先關心的是,飲用水企業是否為減少污染、保證飲用水質量盡了最大努力?有沒有人因為污染事件被追究法律責任?相較于政府監管和公眾參與,飲用水企業(包括提供公共水服務的城市自來水企業和生產經營礦泉水、純凈水等飲用水的商業企業)更要對飲用水質量安全承擔主體責任,這種主體責任,同時也是保障飲用水安全的第一責任。為履行好企業主體責任,飲用水企業必須嚴格執行生產經營制度,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和工藝,確保生產經營環節“流”過的每一滴水都潔凈安全。人們常說,食品企業是“道德企業”、“良心企業”,飲用水企業生產的是百姓直接入口的特殊食品,因此尤其要有“道德企業”、“良心企業”的情懷和追求。
除依法承擔飲用水安全的主體責任,飲用水企業還應承擔與飲用水安全有關的社會責任,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積極主動參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我國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國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以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對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保護,地方政府及職能部門負有法定職責,但對在此取水并從事飲用水生產經營的企業而言,飲用水水源既是“水源”更是“財源”,水企應當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組織環?;顒?、與水源地責任單位共建等多種方式,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履行社會責任。一家水企取水的水源地如果受到污染,水企即便對此沒有直接責任,但從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看,他們也要對水源地污染承擔間接責任。對飲用水安全承擔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構成了對飲用水企業的雙重激勵與約束。
李克強總理最近在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強調,各級政府要增強緊迫感,解決突出問題,力推綠色發展,把讓人民群眾呼吸潔凈空氣、喝干凈水、吃安全食品作為發展的重要內容。水是生命之源,喝干凈水是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保障飲用水安全和飲用水水源免于污染,理當成為綠色發展的題中要義。每一家飲用水企業,都要對此承擔不可推卸的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
“喝干凈水”尤需強化水企雙重責任
近年來,我國飲用水安全形勢日益嚴峻。據水利部門統計,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和珠江等七大水系中,已不適合做飲用水源的河段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適合做飲用水水源。去年6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所作《國務院關于保障飲用水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中透露,全國公共水服務的4.6億人口中,水質不安全的人口有9800萬人,城建直接供水6200萬人口中約有3100萬人口沒有喝上達標的水;全國約14%的水源地水質不合格,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約35.7億立方米水質不達標,占總供水量的11.4%。今年以來,全國發生多起飲用水水源污染事件,一些地方的企業被曝直接向地下排污,有知名飲用水企業被曝取水水源地受到污染,等等。這些情況表明,當前保障飲用水安全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亟須從企業治理、政府監管、公眾參與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克服管理治理上的諸多障礙,促進飲用水安全保護形勢根本好轉。
環保部擬定期發布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加大飲用水源保護、污染源排查清理力度,體現了環保部門在推動環保信息公開、履行環境監管責任上的積極作為?,F實生活中,每當發生飲用水質量問題或污染事件,公眾首先關心的是,飲用水企業是否為減少污染、保證飲用水質量盡了最大努力?有沒有人因為污染事件被追究法律責任?相較于政府監管和公眾參與,飲用水企業(包括提供公共水服務的城市自來水企業和生產經營礦泉水、純凈水等飲用水的商業企業)更要對飲用水質量安全承擔主體責任,這種主體責任,同時也是保障飲用水安全的第一責任。為履行好企業主體責任,飲用水企業必須嚴格執行生產經營制度,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和工藝,確保生產經營環節“流”過的每一滴水都潔凈安全。人們常說,食品企業是“道德企業”、“良心企業”,飲用水企業生產的是百姓直接入口的特殊食品,因此尤其要有“道德企業”、“良心企業”的情懷和追求。
除依法承擔飲用水安全的主體責任,飲用水企業還應承擔與飲用水安全有關的社會責任,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積極主動參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我國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國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以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對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保護,地方政府及職能部門負有法定職責,但對在此取水并從事飲用水生產經營的企業而言,飲用水水源既是“水源”更是“財源”,水企應當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組織環?;顒?、與水源地責任單位共建等多種方式,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履行社會責任。一家水企取水的水源地如果受到污染,水企即便對此沒有直接責任,但從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看,他們也要對水源地污染承擔間接責任。對飲用水安全承擔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構成了對飲用水企業的雙重激勵與約束。
李克強總理最近在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強調,各級政府要增強緊迫感,解決突出問題,力推綠色發展,把讓人民群眾呼吸潔凈空氣、喝干凈水、吃安全食品作為發展的重要內容。水是生命之源,喝干凈水是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保障飲用水安全和飲用水水源免于污染,理當成為綠色發展的題中要義。每一家飲用水企業,都要對此承擔不可推卸的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