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校飲用水市場背后的利益鏈
2013-03-22 09:30 分類:國內資訊 來源:給排水設備網
接連不斷的飲用水事件,令原先不被外人所關注的高校飲用水市場,慢慢浮出水面。根據媒體報道,2011年及2012年,廣州市工商局、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抽檢不合格名單中,先后有供應高校的桶裝水中招,不合格的項目主要是菌落總數超標。
環顧高校的飲用水市場,不少都處于“半壟斷”的狀態,學生并沒有多少選擇權。據了解,高校一般是通過招標或者由相關負責人挑選的方式,為學生供應一兩個品牌的桶裝水。在合約期內,師生只能在這些品牌中選擇。更有甚者,校方相關負責人就可以決定采用哪家公司供應全校桶裝水。還有外地媒體爆出,由于上級領導的一句指示,多所學校就要更換領導朋友所開辦水廠的桶裝水。
從用水量來說,一所高校一年使用桶裝水的數量,足可以養活一家小型桶裝水企業。其中利益,便可想象。
一邊是垂涎高校這塊“大蛋糕”的服務商,另一邊是半壟斷式的采購,中間夾著那些沒有選擇權的學生,便只能靠運氣喝水了。
環顧高校的飲用水市場,不少都處于“半壟斷”的狀態,學生并沒有多少選擇權。據了解,高校一般是通過招標或者由相關負責人挑選的方式,為學生供應一兩個品牌的桶裝水。在合約期內,師生只能在這些品牌中選擇。更有甚者,校方相關負責人就可以決定采用哪家公司供應全校桶裝水。還有外地媒體爆出,由于上級領導的一句指示,多所學校就要更換領導朋友所開辦水廠的桶裝水。
從用水量來說,一所高校一年使用桶裝水的數量,足可以養活一家小型桶裝水企業。其中利益,便可想象。
一邊是垂涎高校這塊“大蛋糕”的服務商,另一邊是半壟斷式的采購,中間夾著那些沒有選擇權的學生,便只能靠運氣喝水了。